今天看了一个分享视频,来自美团技术学院院长刘江的分享。结合最近自己在公司里,对除技术外其他技能的要求有所反思,觉得有必要对这个分享做个纪要。下面是刘江老师的分享主要内容(包括主持人提问回答)。

技术人员需要的技能

之前觉得技术很牛逼很重要,很多事情的改变都是由技术推动的,但渐渐发现跟技术同等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。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分为四个方面:技术知识,技术能力,通用能力,专业影响力。

技术知识和技术能力是一个工程师通识的技能要求,毕竟要完成任务。但是沟通能力,以及商业sense也是很重要的。随着职级上升,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商业sense也越来越重要(上次去数据库大会,百度首席科学家毕然老师也强调了商业sense)。没有商业sense的技术在公司是没有价值的。而团队合作,作为leader是需要通过演讲来凝聚团队,给与团队目标。职级越高,对表达能力要求越高。而专业影响力在于沉淀,通过文字或者演技总结经验,传输给别人。通过博客或者演讲让自己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。

公司在对技术人员培养上,也需要给予表达和演讲这样的平台和机会,push他们,让他们走出舒适区,提升自己的软实力。

周报,Wiki文化

对技术解决问题通过Wiki记录下来,开会也要记录会议纪要。这些才是资产,而不是做了就做了,没有沉淀。通过沉淀,后来的员工也能够很好的避免之前遇到的坑。也减少了做类似技术选型这样的决策时前期的技术调研,提升了整个公司的效率。

技术人员的年龄问题

年龄大对于程序员竞争力下降是个伪命题,不是因为年龄大了,公司就不需要你了。而是看是否能力能够match。像院士这些,仍然是我们的国之珍宝。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,也是非常吃香的。所以最重要还是看能力。

工程师要有自我判断能力,主人翁精神

在中国大部分公司,技术人员是成本部门,技术是被动的,是用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。工程师的价值怎样才能体现?作为工程师,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批判意识。根据自己的水平以及业务了解,能为当前需求做出判断,给出建议,以及勇敢的说不。而不是被产品,业务牵着鼻子走,如果这个需求是无价值的,就浪费了公司的资源。所以技术人员需要有对业务的判断能力。

对比美国硅谷文化和国内文化,有一点很大的不同。就是美国工程师往往具有主人翁意识,能够对需求给予很高的分量,对需求负责。需要对业务理解,以用户为中心,了解用户,最后再以技术来解决用户问题。

工具积累,提升工作效率

工程师存在的价值就是用机器来取代人工,提升效率。工程师需要对工作上任务进行工具抽象,例如wiki。通过工具来减少人工管理的成本。另外对于有些商业工具,如果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,能够买的就买,毕竟工程师自身成本也是很高的。

微软购买GitHub

首先是对技术人员价值的肯定。微软购买的是GitHub上的技术人员,GitHub上的代码是开源的,对于微软来说是没有商业价值的。另一方面,GitHub应该不止值这么多钱,问题在哪呢?这么多年来,GitHub增长变缓,而创始人团队却没有思考出一个商业价值来。对比wiki,confluence的公司atlassian,知名度没有GitHub高,但现在市值却是GitHub的两倍。所以对于创始人团队,必须思考自己公司是赚什么人的什么钱,这点很重要,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才能支撑公司不断走下去。